快樂小學 試行回家「零功課」
發布時間: 2016/06/07 08:00
功課太多令莘莘學子壓力爆煲,更直接影響親子關係,隨時令家中客廳變「戰場」。近日不少學校相繼「覺悟」,想辦法減輕學生將功課帶回家的壓力,有小學提倡功課即堂完成,或將功課輔導編入下午課節,讓學生回家「零功課」,校長更以「三贏」形容新變革。
有社工指,新措施對家長及學生提供很好的支援,令親子關係得以重新上路。
學子功課壓力大,引起社會熱議,不少學校革新時間表,以減輕學生在家做功課壓力。香港潮商學校是其中一間,校長詹漢銘表示,不少家長難以抽空教子女做功課,故該校一直均在課後騰出課室空間,讓全校約三分二學生可留校做功課;隨着該校人數逐年增加,再加上日常課後活動令學校空間近乎逼爆,啟發詹漢銘決定調動課堂安排。
新安排將由明年開始,課堂由每日8節改為6節,每節延長15分鐘,讓老師監察學生的功課進度,例如每完成一個課題,就做相關題目的功課,不影響放學時間。詹形容新變革是「三贏」,老師節省追功課及改正時間、學生遇問題可立刻提問、家長亦不用擔心無人教子女。他強調,即堂做功課只適用於補充練習、工作紙、抄寫類;至於網上蒐集資料、讀書等仍留回家進行。
過去曾有學生留校做功課、溫習至下午5時,詹漢銘預料新制可令大多數學生受惠,他說:「學校做得幾多得幾多,我亦不希望學生只留校做功課,應該讓他們玩活動!」
新制獲家教會及校董會支持,雖未正式與家長商量,但已有家長在網上讚道:「不論成功與否,至少學校真正走出第一步!」令詹漢銘感到欣慰。事實上,路德會聖十架學校亦將於下學年起調整時間表,所有課堂安排在上午進行,下午則為功課輔導及活動,校方盼學生在校完成功課可增加親子時間。
註冊社工、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服務督導主任陳香君指出,學生要朝8晚10,長時間面對學習環境,包括上學、補習及做功課已形成壓力,以往不少會出現情緒或學校適應問題,家長及子女亦會因功課問題出現摩擦,「氣氛惡劣似戰場一樣。」
親子壓力以小二至小三屬高峰,因小一功課問題剛出現,而小四開始或已安排功課輔導或補習班予子女,情況嚴重家長或有機會「動手」,建議家長留意子女有否過分受壓表現;陳香君相信學校新政可為家長及子女提供很好的援助,有機會重拾親子關係。
撰文 : 杜潔心 經濟日報記者
陳嘉欣 經濟日報記者